让文化亲近生活。您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文化三秦》节目,我是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将为您播出广播专题——凝望故土,大美意向,让我们跟随80后油画家李继一起去感受它笔下的故乡,感受险峻秀美的华山,同时也聆听他的艺术感悟和心声。(此段有改动,需要重新录制)
(出生的西安)青年画家李继1985年出生在华阴县,长在华山脚下,在他的记忆里这片大山是熟悉的,曾经从各个角度看过这座巍峨的大山,但是华山也是陌生的,总会给他不同的感受。孩提时李继眼中的华山,神秘而亲切,总会在不经意中感到崇敬。
今年四月份,李继在西安华商美术馆举办了他的个人画展——凝望故土。围绕华山主题展出都是李继多年来画的华山题材的作品。从这些油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继眼中的华山,更可以体会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华山。当然也能看到李继对油画艺术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
李继
这个想法也比较简单,从之前整理的思路到重新审视画面,做了一些功课之后,画面中出现一些自己认为比较新颖的东西,加上缺点的东西,然后我就想作为晚辈的展览,让老师让朋友对自己的画作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在两年之内的一种变化,然后在变化中提出问题,然后去指导自己未来绘画指导方向。
李继此次画展主题是“凝望故土”,作品也多围绕华山。从中不难看出李继对华山特殊的感情。李继是土生土长的华阴人,对家乡的热爱已经深入到血液之中,同时也反映在他的画里,用大幅的油画表现华山的各种面貌,各个角度,用特属于油画的表现形式去展示华山之美。
李继
我的绘画方向还是要画自己熟悉的事物,可能华山毕竟是我的老家,我很熟悉,不管是我主动上山,还是陪同老师啊朋友,就是有意无意之间就与他结缘,去表现他,我觉得在熟悉的东西中,去表现绘画作品,可能驾驭和表现上,不管是从情感也好还是认知,你对他的理解,还是比较方便,我觉得这个是他没有很高深的为什么要表现,就是自然而然我对他比较熟悉,又想表现他,我就去画他,其实很简单。
可能观众觉得有感受亲切,是因为我不会物质本体的华山,而是我画你去浏览过的华山对你的心灵留下的印记,我觉得这个是关键的,就是我自己的体会我把它表现出来,可能刚好你对华山的理解也是那样。所以说绘画作品最终是要表达人对美的需求的一种情感。
说到与画结缘,可以追溯到李继小时候的美术课堂。那时,美术课本上油印的中西方大师的画作深深引起了李继的兴趣。无论是国画里的花鸟、线条,青山、绿水还是西方现实主义风格的油画,都让李继感到震撼。也许从第一次研究美术课本上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一刻,就注定李继终有一天会用油彩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
现在的李继已经是一个颇有名气的画家了,从最初的素描到国画,李继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试图寻找一种最能表现自己心灵的绘画方式,2000当他在郭胜利老师家里看到老师创作的油画作品时,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向往已久的艺术之门。
李继
2000年,我上的是陕西艺术师范学校,也就是临潼艺校,那个时候我的油画启蒙老师郭胜利老师,我第一次在他家见到他的油画作品,视觉上我觉得很朴实,又很震撼,又很亲切,我觉得这个绘画对我是很初期的一种打动,然后就与油画结缘,有一种心神向往。其实艺术的方向可能就是最初走的那一步,当然会有拐弯的路,可能会在绘画中会有一些挫折,但是你坚信一个点,然后去把他完善,这个很关键。
2002年李继进入西安美术学院进行专业学习。在这座绿荫苁蓉的校园,李继学习了油画专业知识、技能,成为一名用画笔表达心灵的画家。李继说这么多年一直能潜心绘画,更多的要感恩学校,给他一个心灵成长的空间。
我觉得我幸运的就是没有太大的找工作的压力,找工作很费心,我可能比同龄人幸运的是在这里省却了一两年时间,但是时间把握不好的话可能很快就溜走了,在这个时间内,对工作也好对生活也好,对绘画的体会是一种逐步完善,绘画也是有瓶颈期,所以我觉得在这段经历中,我很庆幸,从时间顺序来说当然是崔慧堂老师还有韩宝生老师两位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应该说从一开始进入油画,在打基础的时候崔老师给我们很好的指导和对审美的严格要求,然后我上研究生的时候,韩老师他就在绘画品格啊绘画成熟以后你的追求方向上他给你的严格指导,在审美层次上深化的追求,可能我们刚开始说油画要表现最基本的构图啊色彩啊,包括笔触、造型、审美,各个方面层次都是不同的,但是当这些东西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将绘画合为。绘画最终是应该表现什么,我觉得从韩老师那里我是得到这个结论。其实两位老师对我在绘画中的一种不管是审美也好,做人也好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我非常感谢他们,当然在求学经历中不只是两位老师啦,还有很多老师,我都很感激他们。
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郭胜利是李继的油画启蒙老师,对于李继,他现在依然印象深刻,还记得多年前李继最开始跟随自己学习油画时认真的样子。
他喜欢画写生,他画的山,华山一角,山势很雄伟,也给人很自然,不是故意强调的,平铺自然,就是很有内涵,
在他的年龄里面,他画的比较优秀,他有他的个性,他的画给人感觉很直率,用笔力度,表现力很强,我是很喜欢他的画。他的潜力发展很大,主要是他的内在,素养或者是性格,内在的气质很好,所以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所以我觉得他是很有潜力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就是你要画出一幅好的画,就必须有较好的的素养,有潜力。
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文化三秦》为您带来的广播专题:《凝望故土,大美意象——专访油画家李继》。欢迎继续收听。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如亚麻仁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绘制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也因为油画颜料、画布的特性而变得更有表现力,张力十足
李继
油画艺术表现力从历史上看,分为很多阶段。最早的表现力啊题材啊在宗教题材上见长。后来的文艺复兴之后,表现人民啊表现社会,各个层面,而且记录社会中的重大事件,以这个为主,再之后印象派的光色啊这种对绘画的重新认识,其实每个阶段,油画的表现力上都是很具体的,现代油画在表现力上边其实绘画材料本身具有表现力,我们看中国的书法在线条在气韵在布局上是很讲究章法,很讲究理论,油画也是一样,色彩啊构图啊包括造型,都是有规律可循,在这种规律,如果你能打破规律,又能形成自我的表现语言,我觉得油画的表现力就出来了。
对于绘画,李继显然有属于自己的理解,相信这也是李继坚定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和定力。八零后的李继俨然有对自己画风的把握和理解,还有满满的信心。李继不会为了狂放而狂放,也不会为了风格而风格。对于他和手中的画笔来说,似乎只是为了和作品外的观众产生心灵的交流。
我觉得绘画这条道路好像一棵树苗一样,放到好的环境,坚定他,让他自然生长,是生发关系而不是嫁接关系,我反对就是如果油画的表现力就是视觉上要抢眼,或者是要有特定风格,我觉得这本身是值得商榷的。
绘画作品,我们看大师的作品的时候,不懂画的人一看哦是这个风格,懂画的人是一种情感的对话和交流,如果这种对话和交流能达到,那么油画的表现力就有了,他不是材料本身,不是油彩的色彩,不是这么简单,就相当于我们看中国画不是看他的笔法和水墨一样,应该是这样。
在这次“凝望故土油画展”中,李继展出的作品大多是以华山为题材,也有少量的花卉作品,但无论哪种题材都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想象空间。至于为什么山水风光占大多数,李继说这也许是源于中国人传统审美情结,也许是在绘画学习过程中强调了对风景美感的认知,这种不自觉也被带入到绘画感觉的延续中。
刚开始学画的时候你看一个物体,看一个事物,你觉得他不能画不能构成一个画面,然后再逐步提炼学习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有的事物他本质上是可以画的,我现在对华山的认识,我觉得他的构成和形式很美,所以去画他。如果过去去画他去写生,可能光色、写生他的质感是第一位的,但是我现在更考虑的是他的构成关系,我觉得在这个上面,因为山放在那里他有自然美,然后如何在自然美中去提炼、纯化他。然后达到画面,就是说自然美不等于画面美,但是自然美一定是一个启发画面美的契机,就是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我觉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也有些问题,应该这么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是对生活的升华,让人产生共鸣,不是高低关系。
华山是五岳之一,也是很多国内画家钟爱的题材,很多画家都从各个角度表现过华山雄伟壮阔之美,表达华山的险峻和雄伟。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大多数画家选择了用传统画法来表现,很少有用油画来表现的。但是李继选择了用油画,对于他来说这是偶然也是必然的选择。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表现起来倒也得心应手。李继的画总给人很酣畅淋漓的感觉,用大片的画面去表现华山的山石,让观众带来最直接的视觉体验。李继说这就是他一直追逐的表现性油画的画法。
李继
国画在表现山水意境中有他的优势,布白也好,或是留白也好,他给人有想象空间,我觉得油画去表现华山,因为有些山石不够整体,可能表现起来有些难度,都是花岗岩山体,有细节的有人为的,有自然的细节,穿插关系,点线面的构成,还有气势上,甚至有些笔触在现实中都能找见,在山石中那种肌理啊,那种油画的语言,好像就是自然的,就是从对象中就进入你的眼睛,华山如果真的把它画的过于写实,就只是在交代这个山,但是我们知道每个读者心中的山未必那么具体,就是华山当时给他的一种气势、一种雄伟的山石之间耸立,很巨大的视觉冲击,可能这个东西应该在油画中去纯化他,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具体到画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景,那么简单,而是应该直指你的心灵,你对华山的理解,就是读者对华山的理解,然后你俩可以达到的一种共鸣,就是唐诗里面可能几句就能让你在脑海中产生那个画面,很美。这个就产生了共鸣,所以我觉得油画作品能产生共鸣,有真实的情感,这样的绘画作品才能和意境美相衔接,如果没有这个的话,可能就没有那个前提。
2004年5月李继创作了一幅题为《静静的院子》的作品,当年十九岁的他,描绘出的画面是农家小院恬静的一角,一头牛和两只鸡在有石头磨盘的院墙前歇息。这件作品从技术、内容和形式语言上已经是出色并且典型的乡土现实主义作品,可以视作李继绘画创作成熟的标志。2006年,作为大学毕业创作的《肉系列》,真正让大家认识了他,并广为人知。《肉系列》是李继作品的第一次价值转向,也是在艺术上的又一次成熟。
从那以后,李继的创作日益丰沛,其中,多幅油画作品参加2007年北京五四青年油画邀请展;
2008年11月油画作品《树影》入选《陕西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并获三等奖
2009年5月油画作品《故乡之四》入选《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被收藏
2009年8月油画作品《胡同》入选《走进鄂尔多斯国际美术大展》并获优秀奖,并被收藏
2010年10月油画作品《故乡2008冬》入选《吾土吾民》油画展
2011年由天津人美出版社及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个人油画作品集两本
2011年10月油画作品《华山》等八幅作品参加西安及台湾青年艺术家交流展
2012年油画作品《古柏》入选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油画年展
在一系列的创作、参展以及获奖过程中,李继对绘画的认知更为个性,对自己的艺术道路发展也更为清晰。他认为自己的创作是以表现性油画为主要脉络的。
其实表现性油画简单理解就是不是为画一个具体的题材或是一个对象而去画,而是从绘画本身出发去领会现实,或是物象本身对你的视觉的一种影响,就像我们在国画中,我们看到了山石水,但是你在现实中是找不见的,但是他又很接近中国人的审美,其实表现性油画严格意义上说近现代油画大师的作品多多少少也受我们东方审美的范畴里面的影响,就是他们对东方知识的认知,这个有社会的因素有历史的原因,还有绘画的共融性。
表现性油画是相同的,他可能描绘的是一棵树,但是和这棵树的物理本质是没有关系的,他是画家情感中的树在画面中的表达,所以说表现性油画相对来说还是表现自由性上比较宽泛,风格可以百花齐放。
看的出来,李继对于表现性油画的画法非常钟爱。他喜欢自己的这种表达方式,李继的想法是把传统国画艺术与表现性油画艺术进行有机交汇,取长补短。他在自己的油画中充分运用了东方传统国画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写意”的风格,在油画中“造景”,表现属于自己的风格。绘画过程中,李继非常看重“造境”。作品《华山暮雪》描绘的是雪后初晴的景象,画面中,白的地方都是雪,但山体裸露的岩石上,傍晚时刻反射出来的光,有着金属的光泽和质感,让整幅画面透露出无限静谧的视觉感受。
听众朋友,通过我们的专访,一位80后油画家的形象是否逐渐在您眼前清晰起来呢?通过这次“凝望故土油画展”,李继的艺术风格愈发被人们认可并喜爱,那么观众有些什么观感?专家有些什么评价?李继的油画区别于他人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好的作品源自那里?什么么样的油画才能打动人心?欢迎收听广播专题:《凝望故土,大美意象——专访油画家李继》下集。
下
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文化三秦》为您带来的广播专题:《凝望故土,大美意象——专访油画家李继》。欢迎继续收听。
李继2002年至2006年在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精神工作室就读,同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至今。在2009年至2012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硕士油画专业,现在他的身份是画家同时也是西安美术学院的老师,每个人的时间和经历都是有限的,如何兼顾这两个方面,李继的答案倒是很简单。
作为老师教学,首先要端正态度,教会学生的是基本能力,但是学生中不乏有才华的人,他可能绘画上的东西也在刺激你影响你,我觉得这个很关键,就是说教学态度,应该放在教学相长,你教会他们东西的同时,也从他们艺术的表现中汲取营养,或者是你曾经不确定,比方说造型中的不确定,构图上的认知,你教会他们的同时也是温故知新,我们说教学对创作也是有帮助,严格意义上是这样。搞好教学的同时思考创作怎么样去做,这是不矛盾。
2013年“李继凝望故土油画展”拉开帷幕那一瞬间,标志着李继绘画艺术的又一个重要节点,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画展上,李继特意邀请了在绘画道路上给予自己教导和帮助的多位老师前来观看,他期望这次展览是对老师的一次实践汇报,也期望得到大家中肯的批评和建议。参加画展的多位专家、学者在认真观看展览后对李继近些年在油画艺术上取得成绩给予了很高评价。
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油画家张立宪:
李继的作品能够结合中国的审美,包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东西,融入进来,一个是客体的表现,自然形态的表现,这都是他的家乡,他很熟悉,所以他有一个特殊感情在里边,所以他对客观形体的表现,这依赖于他对这样的一种情感还有扎实的基本功,但是他又完全停留在客观形体的表现上,他又加进去主体的一些东西,他加进去主体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他对形体的理解、情感上的认识,表现他自己本身的东西,融进去,很有感觉。很流畅的又很精致的线条,这样形成他画面语言形式上的丰富。同时还在表现他的理解和观念,还有抽象的东西,作为年轻人来讲,能做这样的探索,还是很难得的。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韩宝生是李继的研究生导师,韩教授形容李继是拿起禅杖就活脱脱像一个鲁智深,但是心思却十分细腻,对绘画非常敏感,可以娴熟把控绘画视觉语言的表达力。显然韩教授对于自己这位外形粗犷,内心细腻的学生十分满意。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韩宝生:
李继始终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营养中间,他注意汲取中国传统美术里的审美上的追求。尤其是中国传统绘画里的写意,所谓写意是不管是画的是山、水、还是人物。最后表达的都是我对对象的感受和感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说的再深一点,画面虽然画的是具体的物象,但是表现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如果一个画家看见的都是独立的山、水、树,那么这个画家还不能算个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在观察对象的时候注入的是他自己对对象的感触、情感和精神,把主管和客观结合在一起,在借山说话,借景说话,在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这一直是我们中国画的精神和追求。李继虽然学的是油画,但是不拘泥于用西画的材料,描绘物质表面的一种视觉现象,他是要画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他画的特别大气,特别感觉酣畅淋漓,就是大笔挥洒,就是基于对对象的整体把握,对对象的激发、情感的表达。
每个画家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也是属于他们的标签,这种标签可能贯穿于他学习绘画到最后脉络始终,熟悉他们的观察者可以从这种标签上找到画家的影子。
李继一方面受到了较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在向传统文化艺术作探索借鉴时,在个人气质上又有强烈的个性,没有丢失自己的个人性格。他的画常给人笔墨酣畅,气势夺人的感觉,可谓“墨气淋漓幛犹湿,笔所未到气已吞。”
我们说绘画也好,艺术也好。就是说艺术性止于惯性,就是一个画家已经变成一种思维惯性,或者是作画的按部就班,可能她的艺术性就低了或者是倒退了,因为我们也看到画家不是年龄越大,他就能比之前画的越好,未必。他一定要一直对自己认真负责,然后不断创新,去完善,然后才会出现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我觉得我的状态一种比较自由的,为了出现那种想法,也就不管不顾,刮刀也上去了手也上去了笔也上去了。这个东西呢是我的一个状态。我不以形式而形式。我的理解是需要。我需要他这么做,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去画,我觉得这种状态是最好的。
用油画表现大的山水,是李继油画作品区别于很多人的特点。而另一面,大的张扬之中,细微之处的处理又引人深思。画面中,有些是细腻的,像白杨树、芦苇,是情绪的表达,但这种情绪表现得还是比较“含蓄”。李继说自己的感受是要收放自如,李继曾经说自己只向观众和收藏家推荐自己最好的作品。只有那样才是对自己和作品负责任的态度。
我觉得只要能拿出去展览或者朋友收藏的作品也好,一定要慎之又慎,他可能不完整,但是一定要能代表你的水平,你不可能每张作品都很精道,但是一定首先有一个态度,就是他要代表你现阶段的最高水平。这样才是对自己绘画作品也好、对读者的一种负责,对他们的负责,说白了还是对自己的负责。可能此时沾沾自喜的作品
所以我为什么说要向藏家推介最好的作品,一个是因为自己的面貌,另一方面一定要坚信自己还能画出更好的作品。
绘画是一门源于心灵的艺术,需要画家用心对生活进行二次创作,但同时也需要纯熟的技巧和丰富的绘画知识。很多人不理解艺术和作品的区别,对于这一点,李继的看法是量变达成质量。
时间这个概念也未必,对于一个画画的人来说,心思用在画上,逛街看到的也是画面,如果心思不在画上,天天在画室待着,埋头苦画,不去思考,只是把一个技巧练熟,过去三天画一张画,现在一天就能画成,所以说量变会达成质变,但是这个质变有本质的变。本质上的变是带有思考的。
李继认为,某件艺术品之所以能打动观众,是因为其中有和观众共同的互动的“点”。他说,绘画是画家自己的一种视觉经验,如果画家是真诚的,观众就可以清晰的从作品中感受到画家的心情。他认为首先得尊重自我,只有尊重自我才能尊重艺术,好的艺术来源于自身最真诚的情感,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在他的情感里,对家乡的眷恋便是李继最真诚的情感。他相信也是能够和很多观众‘共通’的所在,于是此次画展的主题便被定格为“凝望故土”。
题材上画上还可以再研究,华山题材还可以深入延续下去,有一些新的思路。这个创作计划就是目前想给自己出个难题,就是画些大的,因为表现性油画画大了还有气势,当然我还是坚持不要为大而大。如果坚决不好,宁愿毁掉,这是坚持的原则。
这是展览的最大的效果,可能就是,经过思考,现在的画,过程可能会慢一点,画的过程中的一些审视。但是我的画画状态不会变,不是故意求稳,但是要审视,就是今天看看明天看看就是不断去找他的问题,画画的人,千万不要懒。
经常有人把自己的爱好比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对于八零后的李继而言,画画在他的生命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李继说自己每天都要画画,哪天不画就感觉少点什么。画画是创作,其实更是生命的一种形态,就算不画画,李继也要每天到画室坐坐,实在画不下去的时候哪怕是看看绘画的大部头名作,也会觉得开心。
目前来看他是我生活一部分,说一个生活化的小例子吧,我爱人是画国画的,我们有时候会因为无缘无故一件小事就会吵起来,按说我的性格还算,过去比较急躁,通过绘画培养的比较安静了,吵着吵着他就会说你是不是今天没画画,或是这两天画不进去。最后所有的问题似乎都没有问题,都会总结到画上。所以我觉得这也很有意思,他确实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每天好像不来到这里,我会产生一种很急躁的心情,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好事情,说明你很在乎画本身,心思在画上。
这次凝望故土油画展的成功举办对于李继来说十分难得,在研究生毕业之际举办这样的汇报展,李继说自己也是在不断的总结自己,希望看到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作为西安美术学院毕业,也算是科班出生,我的同学、朋友老师也好,他们教会我的都是具体的对色彩、造型,包括理论知识的一种培养,他是教学上的培养,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的话是比较稳一些,但是绘画的生命力不是靠稳所得的,所以说我觉得我现在的绘画最重要的是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一些,但是又不乏对造型、色彩、构图的重新审视。我觉得如果自由表达能达到一种境界的话,那可能,最起码对绘画者来说是比较自由比较幸福的,就是你在绘画中是没有负担的,但是这里边的意境美我是还没有达到的。因为中国绘画的意境美最起码本身作品到一个高度应该是人品,我给我的作品是定位是现阶段画了一些比较满意的绘画作品,但是我知道这个规律,因为从学画到现在,也是分阶段,这个阶段很满意的作品,再过些时间,通过自己的提炼,通过看书交流以后,可能会否定,所以说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这个时候沾沾自喜的作品可能到下个阶段会完全否定,专业上面,我觉得两年之内确实有提高和认知,这个我自己有把握。但是作品的意境上我在想很少有作品能达到,我觉得这个是我下一步把它继续去纯化,继续做的一个事情。
作为土生土长的关中人,李继对故土的热爱可以从他的画作中窥得。而这份真情也传递给了广大观众。一位观众在看完作品后拉着李继的手说,你画的这些作品就是我看到的地方,尤其是华山太神似了,看了让人感动。
的确,对李继而言,家乡是安静和狂野的统一,特定的环境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同时,这种文化又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思路。而之所以能打动观者,是因为这份真挚的情感,可以让大家共鸣。
通过对李继的访谈,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80后油画家对故乡的怀恋,对生活的挚爱;还可以感受到他独特的艺术思维、灵性的艺术创造;更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精神的诠释和张扬。
我们期待李继的更多新作,期待他的再一次华彩绽放……
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文化三秦》广播节目专题,”凝望故土,大美意象——专访油画家李继“您在收听节目之后,有什么感想可以在上班时间拨打节目组热线电话:029-85231586和我们分享收听感受;也可以关注新浪微博,@文化三秦,和我们分享您收听节目的感受。
好了,今天的《文化三秦》就到这里,本期节目编辑主持:***节目策划:银河,编辑拓紫云,感谢您的收听。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